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精彩回顾|从小岛上的大会,看广州生物医药发展新风
发布时间: 2022年6月30日
来源: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大会虽落幕,岛上的“热闹”仍未散去。

6月10日到12日,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下称“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上举行。

今年大会以“创新 开放 融合,共迎生物经济新时代”为主题,邀请了包括钟南山院士、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等21位中外院士,500多位全球生物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和行业人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场景,全方位解读生物医药前沿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部署、产业格局变化、科研转化路径,及广州全产业链支持政策等。

 

 

大会期间迎来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包括广州实验室、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共11个合作项目,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签约的5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11亿元。

广州正奋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树立一个具有地标意义和引领地位的会议品牌,是整个产业生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它也不仅仅是一场大会。自2017年开始,第十届大会首次来到广州,并套开官洲国际生物论坛。这是我国生物产业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会议,隔年在广州举办,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从产业角度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而对广州来说,坚持为重点产业办好会、搭好台,是要在提升自身显示度和发展能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面向世界的大门,吸收全球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展现生物经济迈向新时代的“广州担当”。

 

 

“随着中国变得更富裕,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也在不断下降,人们的家庭越来越小,卫生状况越来越好,饮食条件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认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彻底消灭幽门螺杆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分享了他与幽门螺杆菌“斗争”的故事。

生物安全、生命科学、生物经济、科技抗疫等领域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问题。

大会设置了第27届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广州年会、第六届环状RNA研究与转化论坛、中欧前沿生物技术论坛等热点话题分论坛,覆盖全球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前沿生物医药成果展示等多个领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上万名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共同“头脑风暴”。

在本次大会召开的2022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上,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专业性强、细分领域多、资金需求多等特点,并紧扣疫情防控主题,设置了新发传染病疫苗创新、中医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发展、体外诊断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创新投融资等4个专业分论坛。

其中,新发传染病疫苗创新论坛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全球肆虐,国内多地散发疫情的疫情防控需求,分享国内外疫苗研发、生产等产业环节中创新要素之现状,并探讨新冠疫苗研制带来的创新要素对大湾区产业布局机遇,为全国疫苗研发生产出谋划策。

 

 

自2017年永久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成功举办至第五届,已成为广州生物产业一张闪亮的国际名片,被誉为生物医药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引力场。本届论坛重点突出广州生物产业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及政策优势,吸引重点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广州,推介优秀项目和企业创新产品,促进国内外合作。

论坛上,广州开发区与方舟健客、来恩生物、云舟生物等5家企业签约,推动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地。

“官洲国际生物论坛是一个能够服务全国甚至影响世界的生物技术与产业交流和合作发展的平台。”方舟健客创始人谢方敏表示,“借助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得天独厚的生物技术产业的聚合资源能力和高端人才聚集地的条件,辅助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积累优质客群,引进高端人才、招商引资,加速产业融合。”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到“货架”,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下称“生物岛实验室”)成果转换体系效果渐显。

 

 

“我们已于今年与合肥的国仪量子在高端科学仪器方面展开合作,双方将成立一家落地于广州的专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产业化的合资公司。”生物岛实验室成果转化部部长李中华在大会上表示,目前生物岛实验室产业孵化功能已初步体现,一大批包括生物纳米孔测序技术、模式动物、生物成像系统、IVD抗体原料技术、纳米抗体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备了产业化条件。技术成果转化金额超过1亿元,孵化企业数量已有10多家。

生物医药是“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万亿制造”计划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临港经济区4个重大战略型创新发展平台,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该区正持续吸引各路要素、资源、思想汇聚,将全球智慧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2017年以来,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落户广州开发区,全区生物医药企业从2000家发展到如今的超3000家,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467家、上市企业17家;该区新药临床批件从每年10件增长至每年近百件,翻了10倍。目前,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700亿元,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生物医药产业是科技、企业、资本三方力量的汇聚,这些条件广州都具备。

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是广东省唯一连续三年(2018—2020年度)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今年第一季度,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为384.78亿元,增速达8.9%;其中,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7.7%,医疗设备与仪器制造同比增长13%。

广州在生物产业上完善的政策体系,优良的产业布局,强劲的科研创新,也不断吸引着尖端人才和先进企业的入驻。

“很多人问我,广州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力度很大,是给钱吗?”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说,每每听到这个问题,他只能无奈一笑。

在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道路上,广州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从密集出台扶持政策,到培育企业自身竞争力,再到坚持原始创新驱动、建设重大项目平台……在生物医药产业这条复杂而繁琐的链条上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形成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产业政策体系,让广州成为适合生物医药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兴业乐土。

 

 

目前,广州集聚了生物医药领域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40位院士、229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科学家、企业家,新引进数十个战略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项目。各类生物医药企业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居全国第三,上市企业达47家,居全国第四。

随着今年国家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我国正式进入生物经济新时代。“十四五”时期是提升广州位势和能级的关键时期,广州的目标是要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高地。

这个高地,不仅是一个产业高地,也不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高地,而是一个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的创新高地,对应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多个方向,相互补充、相互成就。

打造真正的全方位的高地,无疑要尽力破除各种堵点,尤其是在技术转化、产业落地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多做文章,既专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也在产业化方面下更大功夫,争取更多的现实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才能让生物医药真正担起广州新兴支柱产业的使命,并为广州新一轮产业发展和竞争提供关键动力。

这是一场被广州赋予期许的大会,大会品牌擦得越亮,平台建得越大,“高地”就可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