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科普公众号

第三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线上举行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6日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广州市生物技术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在线上顺利举行。为期3天的大会共收集会议报告120余份,会议论文摘要和墙报110余篇。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陈坚、吴清平、谢明勇出席大会并作了精彩报告。

  本届大会主题为“生物智造,开启食品未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孙传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翔、广州市科协副主席曾雪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新泉主持。

  孙传范在致辞中指出,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科学中最重要的底盘技术,将为未来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要加强以食品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食品科技创新,保证国家食物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

  张宏翔表示,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产业领域极具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改变我国食品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适宜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的消费需求,从而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曾雪玲表示,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及健康中国战略。本次大会围绕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深入的交流,必将极大地促进相关学科和产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会上,郑裕国以《功能性糖和糖醇的生物制造》为题作报告。他从功能糖的重要性、功能糖的制造与生产、功能糖绿色制造的发展与创新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新型糖产品在食品、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绿色高效的糖生产技术,以及新型糖产品开发与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对推动我国糖产业的高水平发展,保障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吴清平在题为《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的构建、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形成研究、食源性病毒风险数据库构建和进化分析、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工作,阐明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谢明勇以《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题作报告,介绍了食源多糖结构表征的新方法,食源性多糖在免疫调节、胃肠道功能调节、血糖调节等功能活性方面的研究以及多糖健康产品的开发工作,并分享了食源性多糖未来的创新研究展望。

  陈坚在题为《食品生物制造:任务与挑战》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生物制造的任务与发展,并提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未来的研究任务和发展愿景,聚焦一个目标、围绕两个着力点、实现三大保障、催生四大新业态,完成六大战略任务、突破20项关键技术,旨在将食品产业发展为高技术产业。

  此外,南开大学教授王硕、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福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名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江正强、江南大学教授吴敬、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魏东芝、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波、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艾连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刘学波、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孙志宏、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凌等作了精彩报告。

  大会还就“食品微生物、发酵与酿造”“食品营养与安全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与食品智能制造”三个主题分别开展了三个分论坛的专题报告。

  本次大会由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的近百名食品生物领域专家学者线上作了精彩专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交流了关于未来食品智能制造的思考,其中符合广州市高层次杰出专家的有50余名。

  大会得到了广州市科协的大力支持,是广州市“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建设项目。大会的顺利召开,为食品科学、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搭建了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有利于促进我国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推动食品、生物、大健康等领域产业的快速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大会由原定线下召开改为线上举办,但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院士专家、学者及与会人员初心不改,热情不减,在会议期间,参与人数超过7.5万人次。